close

看起來五年前的工程師叫做"科技新貴"
五年後的現在工程師勉為其難的叫做"優質作業員"
十年後這些工程師則叫做"高級勞工"
幾年後這些所謂的"科技新貴"  "工程師"將因工程師生態圈...老的老 破病的破病  死的死 你曾經擁有過什麼美好的回憶嗎?
這時你的小孩也大啦!你的掏錢義務解除啦!你的老婆對你的容忍義務也隨之解除...
這必將是台灣所謂"工程師"的宿命.....悲啊!
趕快打破著科技新貴的迷思吧!真正配股高薪的絕對是管理階級的人  又除非你是其中的佼佼者....而   你是嗎?

轉載:【CHEERS雜誌/10月號】
■作者:石振弘
■編按:自1990年代起,由於電子資訊產業的出口暢旺--其競爭力來自於政府長期鉅額減/免/退稅的補貼、引進大量外勞、國家對劇毒如有機溶劑污染的縱容、通過工業研究院與清大交大的學術研究以降低產業的研發成本支出、股市散戶為資本家們提供無償集資與支付員工配股兌現來源等--而建構起「新竹科學園區」與「科技新貴」的神話。

這「科技新貴」的意涵無它,即財富與「錢」途而已,是資本主義體制價值觀最鮮明的體現。然後,神話的背後卻是超長的工時、沈重的工作壓力、無成就感而單調的工作內容、與台灣社會脫節而陷入孤寂的日常生活.....,質言之,這是一群領有相對高收入的工作機器!隨著股市的泡沫化與資本全球化帶來對過去榮景的告別,其繼續待在工作崗位上的唯一動力--高薪與股票--必將急劇而不斷地縮水,致使神話日漸褪色,背後生命真相日漸浮現,而「科技新貴」的地位也終將滑向一般勞工階級的處境。/

工作侵蝕了他們的感情神經--科技人的情與鬱

他們雖然賣命工作,卻也不甘讓感情留白,但一直處於特殊的求學、工作環境,讓科技人無法處理主觀與感性的感情問題,於是,工作佔生活的比例,也愈來愈大.....

「我36歲,一家上市公司的小主管,一年150萬的年薪,一台LEXUS休旅車,一棟46坪位於市區的公寓房子,一堆股票,一堆存款,以及“自己”一個人,」這是林思良在他的網路創作的一段感嘆。

「這不是幸福,更不是快樂,」他說這些奢侈的物質對許多RD(研發)工程師而言,根本沒時間去使用,「況且,如果沒有一個心愛的人陪你一起享受這些,一切的努力都變得毫無價值。」

在台灣各地的園區,許多工程師的生活跟他很類似,清華大學資工所畢業,進了台積電當RD工程師,早上8點半上班,晚上12點半下班,換來一個月7萬多元的高薪,過了適婚年齡,但卻單身。

「當年我們班上只要待在RD部門,不是未婚,就是離婚,還有一個更慘,孩子的老爸不是他。」林思良說。

SIP科學園區單身俱樂部總監盧瑞琪指出,科技人長期處於男女比例不均的求學、工作環境,而且又是從事嚴格要求理性與邏輯的工作,造成許多科技人很不會處理感性與主觀的感情問題。

把交友黃金時間花在讀書與工作

「除了公務員,台灣現在還有人6點前下班的嗎?」台積電製程整合工程師吳仁傑說。

全台50萬名高科技產業從業人員,每年為台灣創造超過新台幣4兆元的產值,其中26萬名工程師,普遍擁有較高的學歷與薪資,有四分之一的人,每天工作時間超過12小時。

許多科技人普遍存有年輕時拼一下,可以早點退休的想法,「他們把人生的交友黃金期拿來讀書與工作,」作家曾陽晴說。

「而且,很多科技人都以為,園區生活就是世界的模樣,」同樣是從事研發工作的陳佩君,這是她大多數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的同學對生活的看法。

61年次的陳佩君從密西根大學取得博士後,在國內最受矚目的生技公司擔任研發主管,她每天6點準時下班,但薪水與職位並不比在園區的同學差。

在工作時間長,且同學與同事多為男性的狀況下,「聯誼」成為科技人拓展生活圈,以及結交女朋友的主要管道。「聯誼成為例行性的事,都已經排好表,一個月大概1次至2次,」吳仁傑說。

過去12個月內,SIP科學園區單身俱樂部已經為園區工程師舉辦超過7千人次的單人聯誼活動,服務的對象多是研發工程師,有一半參加者的學歷為碩士以上。

話題與休閒離不開電腦

有了認識異性的機會,但是交往卻還是狀況連連。因為工作時間過長,造成科技人的生活過於單一,「跟工程師們聊天吃飯,永遠離不開3個話題:科技新產品、股票、除錯(蟲),」網路系統測試工程師黃媄秀說。

男朋友在友達光電擔任研發工程師的Maggie說,幾次幫男友的同事介紹異性朋友都無疾而終,因為許多科技人平常的休閒就是看電視跟睡覺,出去逛街就是去光華商場,「連女生邀約看電影,都問說為什麼不download下來看?」

類似的問題還繼續發生在科技人的婚姻當中,神達電腦研發工程師劉小姐的先生是機構工程師,她說:「包括我先生在內的多數工程師,回家不是打線上遊戲,就是上網晃。」

很多人以為工作時間長是科技人感情不順利的主要原因,事實上,並不是相聚時間長短的問題,而是相處品質的問題。

竹科人的理想伴侶:老師、金融人員、公務員

科技人交友的問題其實肇因於工作。

「在工作上,最好所有的事都能under control的精神,很容易會被帶到生活中,」台積電經理丁至剛指出,工作上的訓練讓科技人凡事要求邏輯與穩定,不喜歡有太多的變化。

但大部分的感情問題卻是沒有說明書,感情的思考模式是不能用科學理論解釋、分析,甚至有系統的歸納整理。

「明明最短路徑可解決問題,她們卻要求你浪漫點,這時你會發現,FUZZY控制理論可能比你女友的頭腦來的好懂,」林思良道出科技人與異性交友的窘境。

其實科技人最大的感情問題是出在對男女關係的認知。

根據SIP科學園區單身俱樂部接受委託辦理聯誼的資料統計,竹科男性要求的聯誼對象主要分為3類,第一名是有寒暑假,每天可以早點下班的女老師,因為可以幫忙照顧家庭,讓自己工作無後顧之憂。第二名,是可以幫忙理財的金融人員,因為能到銀行工作的都頗具姿色,且能幫忙管理薪水與股票。第三名是穩定不易變化的公務人員,因為生活固定比較有安全感,薪水也穩定。

「開出這種條件,代表只重視自己的需求,但正確談感情的方式,卻是要重視對方的需求,」曾陽晴說。「女性在進化,科技人要找的管家婆對象已經幾乎絕種了,」擁有博士學位的陳佩君,曾有男性同學勸告她,高學歷女生要低調一點,這樣比較能跟同為科技人的朋友相處。

五、六年級處境大不同

對於異性交往的認知上,五年級科技人的問題比六年級生還要嚴重。五年級科技人的求學階段不如六年級科技人「多元豐富」,進入職場後,又全心全意埋頭於工作,不像六年級科技人還會把學生時代的娛樂延續到職場生活。

他們目前事業小有成就,父母又已經到了侍奉的年齡,所以他們希望找一個幫忙照顧家庭的伴侶,「跟他們同年紀的女生不是結婚,就是已經習慣獨立,比他們年輕的又不甘心當個管家婆,」這是台積電資深秘書廖肇基對周遭五年級單身科技新貴感情困境的觀察。

「生活重心在工作,興趣單一的五年級科技人,是結交異性朋友最困難的一群,」舉辦多次園區聯誼的盧瑞琪指出,不易尋得理想對象的五年級科技新貴,於是更把重心放在工作上,結果造成工作佔生活的比例,也愈來愈大。

>電子新貴的真相

台灣在這幾年的經濟發展重心已經逐漸傾向於高科技產業,尤其電子資訊業更是有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新公司,在股市中電子資訊業所佔的成交金額已經超過全部產業的一半以上,最高價的股王也是電子資訊業,似乎「電子新貴」這個高科技的新寵已經成為社會上人人所羨慕的行業。

我從踏入社會一開始就是在軟體業工作,我深深瞭解這個產業的實際情況,其實並不像外人所想像的那麼美好。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所著重的應該是研發超越市場的新技術,以求新求變的創意來做為產品的競爭優勢,然而我在這行工作了十幾年了,我所接觸過的公司類型已經遍及各種產品領域,我可以說在台灣沒有多少公司的營運是依靠自行研發的高科技技術,也很少有公司是在設計與銷售自己發明的新產品,會這樣做的人都會被當作是傻瓜,大部份的公司都是在抄襲與複製市場上已經流行的商品。

不管是硬體或軟體公司都是一樣,像我們這種專業的工程師,真正所發揮與運用的都只是勞力而已,即使在工作上有什麼突破與發明,也無法持續發展成為產品的特色,因為想要把一種新的技術發明做成產品推廣到市場,所需要的時間是很長的,而台灣的投資者大部份都是短視近利,那些公司的股東們所期望的也都是短期的利益,因此只有生產那些熱門的商品才是賺快錢的最好方式。而所謂新的創意與新的發明必然都不會是熱門的商品,都是需要時間自己慢慢的推展出新的市場,這種成本實在太高,並且在台灣也缺乏廣大的本土市場條件,可以培育出這種科技公司。

回想台灣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是世界所公認的海盜王國了,這是因為以前的技術比較差,因此只能直接仿冒別人的商標及品牌,這當然在法律上是不被允許的行為,而現在雖然已經有能力吸收到別人的技術,可以進一步做出功能類似的產品了,但充其量也只是在抄襲與複製而已。有些公司規模夠大就可以轉型成為國際代工的工廠,依靠訂單賺取微薄而量多的利潤,但有些公司規模不大無法達到代工的門檻,就只好承接代工工廠的委外設計專案。縱觀整個產業的結構就只是國際代工體系的一環而已,不管是委託設計或委託生產都是一樣,在國際上並沒有自己的品牌,因此真正的產品利潤都被別人賺去,我們只能賺取到代工的勞力錢而已。可笑的是大部份新成立的研發公司,竟然都以轉型為代工工廠為終極目標,一心覬覦著賺取那些微薄而量多的勞力錢,須知道這是只有資金雄厚的人才玩得起的遊戲,台灣真正擁有這種條件的公司又會有幾家呢?

此外我們都知道一個擁有獨創品牌的商品,才能具有更高利潤的附加價值,才有可能獨佔市場,沒有品牌的商品就只能追隨在知名品牌的後面,所能得到的是非常微薄的市場剩餘利潤,還要擔心一旦市場有任何變化,就可能連這點微薄的利潤都賺不到,因此就必須趕在市場熱度還很高的時候出貨,在這種追趕市場趨勢的壓力下生存的公司,根本不可能研發出超越市場的新技術,因為光是模仿技術來應付出貨就已經來不及了。

最近有很多公司紛紛到大陸去設立工廠,因為大陸具有低成本的優勢與龐大的內需市場,那些在台灣只能賺到微薄利潤的代工工廠,在大陸卻可以明顯的獲得較高的利潤,不過這只是把台灣某些產業的剩餘價值轉移到大陸去而已,如果只是為了降低成本,這種優勢也只是短暫的,不久之後大陸的生活水平會提高,人工及材料成本也會不斷的增加。而真正的高科技產業不應該會是這種光景,應該是要注重高品質的研發投資,才能設計出更優越的科技產品,否則我們所謂的高科技產業,不就跟其他傳統產業一樣,只不過是依靠廉價成本苟延殘喘的夕陽工業嗎?

台灣的高科技產業大部份還是停留在以上我所描述的狀況,尤其是那些上市的大公司更是如此,若想要完全的脫胎換骨,就只有徹底從自創品牌的目標著手,應注重自我的研發能力,提高技術的獨特性,不要再追趕市場的趨勢,而是開發出新的市場的應用產品,並且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重心也不應該只著重在高科技產業,應該同時鼓勵發展精緻化的傳統產業,我們的國人在熱愛知名品牌商品的同時,也應該培養建立自有品牌的新觀念,要多多學習瑞士人那種各行各業的敬業精神,有一天我們的產業才有可能走向自創品牌的高利潤時代。

 

參考資料 http://www.cyberbees.org/blog/archives/00154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eginakuo1018 的頭像
    reginakuo1018

    Regina's Fun Blog

    reginakuo10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